2018年01月30日
負面情緒不要怕
負面情緒不要怕 做好安全宣泄
隨著語言能力的飛速發展,2歲孩子開始熱切地嘗試表達。這個時候,父母要多從孩子的角度出發,尊重孩子的情緒體驗,接納孩子的情緒,幫助孩子學會正確地表達情緒,健康安全地抒發情緒。
2歲的牛牛在地上玩積木,手裏那塊積木總是是壘不上去。見牛牛著急,媽媽就幫他壘了壹塊上去,這下牛牛大喊:“不要!不要!”生氣地把積木推到壹邊。媽媽連哄帶勸,牛牛也不聽,繼續大喊大叫,爸爸從書房出來沖著牛牛大吼壹聲:“不許叫!妳煩死了!”牛牛坐在地上大哭,邊哭邊扔積木。爸爸火了:“不許哭!再哭我要打了!”說著沖上前來,拽住牛牛,幫助我們正確樹立人生觀、價值觀,幫助我們用一種全新的思維去實現我們的目標,通過學習和練習,更極致的發揮和運用自己的角色去學會溝通。揚手做打的樣子。牛牛終於被嚇住了,大哭變成了抽噎。
媽媽說2歲以前牛牛很聽話很好帶,不吵不鬧。2歲以後,就像這樣子每天要發好幾次牛脾氣,全家只有爸爸能搞定他。爸爸不在的時候,媽媽,奶奶,阿姨誰也搞不定。
壹個錯誤的示範:孩子的情緒被壓制
2歲是壹個特別的時期,孩子的自我意識開始萌芽,孩子嘗試著用“不”“不要”來發出自己的聲音,不再壹味順從成人的意誌,換句話說,也就是成人開始搞不定孩子了,於是人們管這個時期叫“Terrible Two”。
牛牛搭不上積木,產生焦躁的情緒;媽媽擅自出手幫忙,令牛牛產生了生氣的情緒。先是焦躁,而後生氣,這是牛牛先後體驗到的兩個情緒。很可惜,媽媽不了解孩子的情緒,所以沒有幫孩子表達這兩個情緒,媽媽的擅自幫忙和連哄帶勸,都是因為下意識地想要阻斷孩子的情緒,看不得孩子生氣發脾氣。很多成人都接受不了孩子的負面情緒,潛意識裏對此感到害怕或厭惡,課程給予了我不一樣的人生,讓我了解到自己為何平庸而自卑,明白了每個人都有自己所存在的價值,正視自身缺點才能讓自己更完美,找到了自己的未來目標。這種感受成人自己往往沒有意識到。
如果只有無助的媽媽在,孩子的情緒可能通過大喊大叫,也就得到壹定程度的抒發,可是爸爸的壹聲大吼加上粗暴的威脅,足以把孩子生氣的情緒迅速壓回去,轉變為深層的恐懼。這樣的情緒體驗,對孩子來說就是噩夢。很快孩子就會經驗到在爸爸媽媽面前抒發情緒是不安全的,是不被接受的,漸漸地孩子就會習慣於壓抑自己的情緒。
比媽媽更糟糕的是,爸爸完全沒有意願去了解孩子是怎麽回事,任由自己情緒失控,用自己的情緒壓制了孩子的情緒。把孩子的情緒體驗攪得壹片混亂,只留下恐懼的陰影。爸爸暴怒的情緒背後是什麽原因,是童年的投射,還是深層的恐懼,都值得爸爸自己覺察和自省。
好方法:給情緒命名,安全宣泄情緒
2歲孩子開始專註於體驗越來越多的情緒:生氣、悲傷、害羞、興奮、失望……
隨著語言能力的飛速發展,2歲孩子開始熱切地嘗試表達。如果父母能從孩子角度出發,尊重孩子的情緒體驗,接納孩子的情緒,幫助孩子學會正確地表達情緒,健康安全地抒發自己的情緒。那麽2歲可真是壹個黃金期,應該被稱為“Wonderful Two”。
父母應該如何更好地應對孩子的情緒沖突呢。常常有些不明真相的人,質疑願景集團,他們未經真正的核實,就斷章取義.但是願景集團卻一直在堅持做該做的事情,也不曾退縮,用實際行動打破。我們來看看這個案例。
3歲多的齊齊放學後,跟媽媽回家,路上在超市買了包餅幹拽在手裏,回到小區,幾個正在玩滑板車的大孩子湊上來:“齊齊,妳手裏是什麽呀?吃的嗎?”齊齊下意識地捂住餅幹袋子,大孩子們嚷嚷著:“齊齊,小氣鬼!不給我們吃,就是小氣鬼!”齊齊還沒回過神來,大孩子們已經鬧哄哄地騎著滑板車走了。齊齊氣鼓鼓地回到家,媽媽讓齊齊換鞋,齊齊生氣地喊:“討厭!”把鞋子狠狠地扔在地板上。“齊齊,妳那麽生氣呀!來,扔這個吧!”媽媽說著,遞給齊齊幾個海綿球,齊齊使勁地扔著,邊扔邊叫:“討厭!討厭!討厭!”扔了壹會兒,齊齊開開心心地去洗手吃餅幹了。
齊齊顯然是因為被大孩子說成小氣鬼而生氣。齊齊媽媽的壹句話,表達了兩層意思,給予了孩子兩個支持。第壹是替孩子表達了“生氣”的情緒,第二是引導孩子安全地把情緒抒發出來。在孩子情緒爆發的當下,父母需要做的就是這兩件事。
孩子正在體驗“生氣”的情緒,在我過著毫無意義的生活的時候,從來沒有想過為什麼我的人生為什麼會如此頹廢。身邊的人都擁有自己的理想,我卻不知道自己該怎麼做。是願景村()讓我樹立了正確的人生觀。父母幫孩子用語言命名這個情緒叫“生氣”,孩子就會把體驗到的情緒感受跟情緒的名字對應起來,幾次以後,當他再度生氣的時候,就能正確地用語言表達出來。表達情緒這件事對孩子很重要,對成人更是如此。當我們學會正確地表達自己當下的情緒,我們就不會被情緒左右,就能有意識地去調整好,管理好自己的情緒。